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首页
创建动态
政策文件
文明常识
志愿服务
道德建设
简报专栏
模范风采
安庆文明网
滚动新闻:
首页 > 滚动新闻 > 正文

武术进校园 激发新活力


2025-05-26 09:20:17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
  在安庆市宜秀区的22所中小学校园里,课间操正焕发着新活力。大龙山中心学校的“龙娃健身操”刚劲有力,罗岭中心学校的“黄梅戏韵武术操”柔中带刚,一招一式既传承传统武术精髓,又彰显现代教育特色。作为安徽省首批“武术进校园”试点区,宜秀区以五年行动计划为指引,构建起“课程体系+师资培育+赛事平台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,推动武术从单纯的体育项目升华为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。

  四度赛场夺魁的大龙山中心学校,是宜秀区武术教育的生动缩影。在安庆市第四届中小学生武术联赛上,该校队员以标准的“抱拳礼”开场,将《旭日东升》武术操的24式演绎得如同行云流水,连续第四年摘得武术操比赛一等奖。教练王思乐介绍,学校将武术元素融入课后服务,开发《龙娃强身操》特色课程,让武术训练从“任务式”变为“兴趣式”,带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连续三年提升15%。

  “习武三年,孩子不仅体能提高了,更学会了‘未曾学艺先学礼’。”在叶祠小学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,五年级学生钱林轩的母亲感慨道。这正是宜秀区推行“武术+”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:通过“武德讲堂”培育崇礼尚义品格,通过动作拆解训练提升专注力,组织武术操创编展演激发美育潜能。

宜秀区还积极探索武术教育创新路径。杨桥镇中心学校将弓步、马步等武术步法融入农具体验,让劳动教育更具韵律感;白泽湖中学将武术文化纳入研学课程,学生们在设计兵器模型、撰写武术人物传记的过程中,悄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重构。月形小学把武术动作转化为“龙山剪纸”的造型语言,实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创造性转化。这种跨界融合打破了“武术即体能训练”的传统认知,构建起“以武育德、以武启智、以武润美”的立体化育人场景。

  “我们不仅要培养武术冠军,更要培育中华文化的传承者。”宜秀区教体局负责人表示。如今,宜秀区已实现22所学校武术课程全覆盖,培育5个特色项目,开发3套校本教材,师生创编武术操、武术剧等作品20余个。从常态化课间习练到专业化赛事平台,从强身健体到文化传承,宜秀区武术教育正成为落实“五育并举”、厚植文化自信的坚实支点,让传统武术在现代教育的沃土上绽放新的光彩。

  (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方华)


安庆宜秀区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2013
建议使用IE6.0或以上版本,分辨率为1024*768

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84号